• <ol id="jqa4x"><code id="jqa4x"><noframes id="jqa4x">
    <th id="jqa4x"><big id="jqa4x"></big></th>

    <th id="jqa4x"></th>

  • 社會招聘|人才引進|聯系我們
    地鐵傳媒
    蜜棗、豆沙、棗泥、蛋黃肉粽…視頻里的粽子你中意哪款?
         


    少年佳節倍多情,老去誰知感慨生; 

    不效艾符趨習俗,但祈蒲酒話升平。 

    鬢絲日日添白頭,榴錦年年照眼明; 

    千載賢愚同瞬息,幾人湮沒幾垂名。

    《七律·端午》——(唐)殷堯藩


    紀念屈原、龍舟競渡、插艾懸蒲……明天就是端午節了,在各類慶祝端午的活動中,包粽子、吃粽子,是人們最廣為流傳的一項習俗。說起粽子,如今,咸粽子、甜粽子紛紛大行其道,突破了地域界限,受人歡迎。


    蜜棗粽子、豆沙粽子、棗泥粽子、蛋黃肉粽……在青島包粽子多年的吳女士對粽子的包法和餡料搭配如數家珍,不妨一起來看看吧。



    吳女士表示,包粽子前,先準備一斤糯米,提前一夜泡發,泡到手指一捻就碎的狀態就可以,然后瀝干水分。包的時候,粽葉要有規律地擺好,然后向內卷起來,卷出一個小漏斗。


    圖片.png


    隨后放一顆大棗,放一兩泡好的米,再放三顆棗,然后按照形狀折疊好,再用線捆上,一個粽子就完成啦?!耙粋€粽子里要有四顆棗,象征著四平八穩,是非常好的寓意?!?/p>


    圖片.png


    在包蛋黃肉粽時,也是先把粽葉卷出一個小漏斗,再放上一半米,把腌好的肉和蛋黃放上,再壓上一層米,把粽葉合上,疊出四個角?!鞍凑樟晳T,我用紅線包肉的,用綠線包素的,不僅顏色好看,也好分辨?!?/p>


    596908781.jpg 

    豆沙粽子同理。放一半米,裹進去豆沙餡,再鋪上一層米。吳女士的手法很快、很熟練,不到一上午,就把所有餡料的粽子都包好了。


    1110757846.jpg


    煮熟后,粽葉的顏色不再鮮亮,但是沉沉的墨綠色卻讓人看的十分有食欲,伴隨著粽葉的清香,糯米的軟糯,粽子如今在人們心中已不僅僅是紀念屈原,更多的是被賦予了“家”的概念。


    “有人習慣吃甜粽子,有人習慣吃咸粽子,在端午節的假期,無論能不能回家,都能吃到合自己口味的粽子,就有了家的感覺?!眳桥空f。


    1585855495.jpg




    端午小百科


    為何是端午節“安康” 而不是“快樂”?


    端午,是夏季(午月)開端,農歷五月天氣濕熱多病毒疫疾,一直被古人認為是“惡月”,古人形容此間“五毒盡出”,蛇蟲繁殖,易咬傷人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。


    所以端午節的主要民俗,包括飲雄黃酒、帶香包、掛菖蒲和艾草、拴五色絲線、掛五毒圖、掛鐘馗畫都有驅除災害、瘟疫,祈求平安、健康的寓意。


    為什么掛鐘馗畫也是祈求平安健康呢?因為,鐘馗一直被當作驅除癘疾的神祇受到民間的廣泛信仰。春節時鐘馗是門神,端午節時鐘馗又成為斬五毒的天師。


    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,類似于今天的“公共衛生日”,這也是為什么端午節的祝福語是“端午安康”而不是“端午快樂”。


    圖片.png




    端午習俗知多少




    端午食粽

    圖片.png


    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來已久,花樣繁多。據記載,早在春秋時期,用菰葉(茭白葉)包黍米成牛角狀,稱“角黍”;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,稱“筒粽”。


    東漢末年,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,因水中含堿,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,成為廣東堿水粽。晉代,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。這時,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,還添加中藥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稱“益智粽”。


    時人周處《岳陽風土記》記載:“俗以菰葉裹黍米……煮之,合爛熟,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,一名粽,一名黍?!蹦媳背瘯r期,出現雜粽。米中摻雜禽獸肉、板栗、紅棗、赤豆等,品種增多。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。


    到了唐代,粽子的用米,已“白瑩如玉”,其形狀出現錐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“大唐粽子”。宋朝時,已有“蜜餞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詩人蘇東坡有“時于粽里見楊梅”的詩句。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、木車牛馬作的廣告,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。


    元、明時期,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,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現豆沙、豬肉、松子仁、棗子、胡桃等等,品種更加豐富多彩。一直到今天,每年五月初,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葉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。


    從餡料看,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;南方則有豆沙、鮮肉、火腿、蛋黃等多種餡料,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。吃粽子的風俗,千百年來,在中國盛行不衰,而且流傳到朝鮮、日本及東南亞諸國。

    佩香囊

    圖片.png

   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瓏可愛。



    懸艾葉菖蒲

    圖片.png

    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節,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。家家都灑掃庭除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眉,懸于堂中。


    并用菖蒲、艾葉、榴花、蒜頭、龍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稱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環、佩飾,美麗芬芳,婦人爭相佩戴,用以驅瘴。


    艾,又名家艾、艾蒿。它的莖、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。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,可驅蚊蠅、蟲蟻,凈化空氣。中醫學上以艾入藥,有理氣血、暖子宮、祛寒濕的功能。將艾葉加工成“艾絨”,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。

    首頁|走進地鐵|地鐵資訊|地鐵黨建|規劃建設|招標投標|資源開發|乘客服務|招賢納士|地鐵攻略

    版權所有 青島地鐵官方網站 Copyright ? qd-metro.com 2020-2030, ALL Reserved 魯ICP備11009352號-2

    魯公網安備 37021202001107號

    挺进同学熟妇的身体

  • <ol id="jqa4x"><code id="jqa4x"><noframes id="jqa4x">
    <th id="jqa4x"><big id="jqa4x"></big></th>

    <th id="jqa4x"></th>